腹股沟疝气病理生理-腹股沟疝气-聪慧牌磁疗疝气带_疝气的症状,疝气治疗,小儿疝气,老年疝气,北京市康雅迪疝气医疗研究所

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
津食药监械(准)字2012第2260003号 津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030号 产品执行标准号:YZB/0615-2012 
实用新型专利号:ZL2011 2 0039471.5  实用新型专利号:ZL2011 2 0038472.X
7X24小时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4006-51-6899

腹股沟疝气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疝气百科 > 腹股沟疝气

腹股沟疝气病理生理

发布日期:所属栏目:腹股沟疝气
 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,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,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,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。腹股沟疝就是指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。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。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(内环)突出,向内、向下、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.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(皮下环),并可进入阴囊,称为腹股沟斜疝。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,不经过内环.也不进入阴囊,为腹股沟直疝。
  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,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%—90%,或占腹股沟疝的85%一95%。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,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:1。右侧比左侧多见。 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空隙存在,在腹股沟内侧1/2部分,腹壁强度较为薄弱,这就是腹外疝好发于腹股沟区的重要原因。
 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。
  先天性解剖异常 胚胎早期,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—3腰椎旁,以后逐渐下降,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腹膜、横筋膜以及各肌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,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。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突,睾丸则紧贴在其后壁。鞘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,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。如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,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。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,鞘突闭锁也较迟,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。
 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任何腹外疝,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。此外,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对发病也起着重要作用。腹横筋膜和腹横肌的收缩可把凹间韧带牵向上外方,而在腹内斜肌深面关闭了腹股沟深环。如腹横筋膜或腹横肌发育不全,这一保护作用就不能发挥而容易发生疝。己知腹肌松弛时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是分离的。但在腹内斜肌收缩时,弓状下缘即被拉直而向腹股沟韧带靠拢,有利于覆盖精索并加强腹股沟管前壁。因此,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